在生活中,不知道女性朋友们对腺肌瘤有了解么。其实,子宫腺肌瘤不是子宫肌瘤,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那么,腺肌瘤是什么呢?简单点说,子宫腺肌瘤就是长在子宫肌层内的、形成结节状的子宫腺肌症,是子宫腺肌症的种特殊形式。跟子宫肌瘤无论是在病因、病理结构、治疗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我们起了解下。

所谓的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长到了子宫肌层内去,过去认为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种特殊形式,但是现在的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既有相似又有很多不同,也是两个不同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位于子宫腔的内层,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产生增生性改变,在孕激素的作用下转化为分泌期改变。如果体内的孕激素突然降低或者消失,位于子宫内膜中的螺旋动脉就会出现坏死,导致内膜随之坏死脱落,形成月经,排除体外。
但是,如果子宫内膜进入到其它部位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临床上发现子宫内膜如果进入到卵巢、子宫直肠窝、腹膜或者身体的其它何部位,也是可以继续存活的,并且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类似于子宫腔内的变化。由于在其它部位形成的这些子宫内膜在坏死后无法经管道排除,就会在出血、坏死的周围形成个病灶,并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个结节(如位于子宫骶骨韧带上的内异灶结节);但如果在卵巢上,则形成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血液流入囊内。因为囊内的血液发生变化后,形成酱油色样的粘稠液体,所以俗称巧克力囊肿(有点像液状巧克力)。实际上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现形式。由于今天是回答子宫腺肌瘤,这个问题就不展开了。

子宫腺肌瘤的表现
1、月经失调(40-50%):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因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以及子宫肌壁间病灶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引发。严重的患者可以导致贫血。
2、痛经(25%):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周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这是因为月经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以及出血,同时还增加了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坚厚的子宫肌层扩张,引起严重的痛经。
3、大约有35%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4、妇科检查子宫常均匀增大呈球形,子宫腺肌瘤可表现为质硬的结节。子宫般不超过孕12周大小。临近经期,子宫有触痛感;经期,子宫增大,质地变软,压痛比平时更明显;经期后,子宫缩小。这种周期性出现的体征改变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之。子宫常与周围尤其是后面的直肠粘连而活动较差。约15-4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瘤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对于那些症状较轻,仅要求缓解痛经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的患者,可以选择在痛经时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对症处理。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绝经后会逐渐萎缩,所以此类患者在绝经后病痛就会得到解除而不需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手术和保守手术。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肌层电凝术、子宫动脉阻断术以及骶前神经切除术和骶骨神经切除术等。
在生活中,虽然子宫腺肌症也是个雌激素依赖的疾病,但与子宫肌瘤的组织来源完全不样,因此,治疗办法和效果也完全不样。